
姓名:刘吉臻
职称:教授,博士生导师
研究方向(Focus Area):
1、智能发电理论与技术
2、虚拟电厂与综合能源系统
3、新能源发电控制与运维
一、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称号
刘吉臻,男,1951年8月出生,汉族,山西岚县人。中国工程院院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3年8月起,历任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,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、保定校区校长;1998年6月起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;2001年1月至2016年11月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。现任“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”主任,“973计划”项目首席科学家。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、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发电专委会主任委员、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(FIET)、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 长期致力于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研究,带领团队攻克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,取得了具有开创性、系统性的研究成果。2004年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套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;2011年主持研发成功我国最大容量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;2013年研发成功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。针对我国当前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面临的难题,主持国家“973计划”项目,开展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。创建了“新能源电力系统”国家重点实验室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,其他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项。
二、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
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,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。出版《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》等学术著作5部,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,发表SCI论文100余篇。培养了博士、硕士研究生100余名。
三、主要科研项目情况
1、 纵向项目:
时间
|
单位
|
项目名称
|
金额(万元)
|
2017
|
山西省科技厅
|
燃煤电厂大型空冷系统节能与安全运行技术及装备开发
|
208.5
|
2017
|
中国工程院
|
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的瓶颈问题及其对策
|
80
|
2017
|
教育部人文社科
|
新工科、新理念、新实践——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研究
|
20
|
2018
|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
|
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与源网协同控制
|
292
|
2018
|
中国工程院
|
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监测预测预警发展战略研究
|
10
|
2018
|
中国工程院
|
海峡两岸应对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
|
100
|
2018
|
北京市科委
|
能源领域技术协同创新—火电机组智能运行控制系统研制
|
207
|
2018
|
山西战略研究院
|
山西打造“示范区”、“排头兵”、“新高地”的实现路径、主要举措及战略研究
|
100
|
2019
|
中国工程院
|
《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(2016-2030)》修编咨询研究
|
100
|
2019
|
中国工程院
|
海上风电支撑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究
|
600
|
2020
|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
|
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弹性运行与保护控制
|
300
|
2020
|
中国工程院
|
能源战略(2035)
|
60
|
2020
|
中国工程院
|
国家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战略研究
|
45
|
2、 横向项目:
【1】中国华能集团,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科技专项(一期),2021.11-2023.12,8000万元
四、主要获奖
【1】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,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一)
【2】大型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,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一)
【3】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、研制与工程示范,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(排名第9)
【4】 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其应用,2020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(排名第一)
【5】基于先进测量技术的燃烧优化闭环控制系统在600MW火电机组上的应用,2013年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(排名第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