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关键字:经济学家    部委学者

公众号

公众号

手机网站二维码

手机网站

热门

专家观点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专家观点 >> 查看详情

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徐洪才:以“数实融合”应对“三重压力

浏览次数:791次      更新时间:2022-11-26 14:40:48

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徐洪才:以“数实融合”应对“三重压力”

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

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,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

徐洪才

2021年,中国经济经接受了复杂严峻考验,实现全年GDP实际增长8.1%,两年平均增长5.1%。取得这一成绩,实属不易,也令人欣喜。但也要看到,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18.3%、7.9%、4.9%、4.0%,呈现明显的逐季回落趋势。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,当前中国经济面临“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”的三重压力。下一步,如何稳住经济大盘?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?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。

近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长足发展,增加值从2011年9.5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39.2万亿元,占GDP比重也从20.3%增加到38.6%,增速远超同期GDP增速。尤其是38.6%这个占比位居世界前10,比中国人均GDP位居世界第59位、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85位、全球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都要靠前。近日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,明确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思路、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,正在引发经济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。

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,是由其自身具有的创新性、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等特点所决定的。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,同时也是改造传统行业的重要支点。数字经济更好对接了市场需求,而实体经济则表现为提供扎实的供给。二者深度融合,更好地让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,同时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带动新消费,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动态平衡,从而促进生产方式变革。以教育行业为例,以前一位老师最多同时为几十位学生授课。进入5G时代,一位老师理论上可以服务成千上万的学生。疫情期间,各行各业几乎都按下了“暂停键”,复工复学往往只能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。钉钉适时推出“在家上课”计划,覆盖全国2万多所中小学,1200多万师生。面对复学第一天的流量冲击,阿里云团队紧急协助钉钉扩容1万台云服务器,保证了师生们的正常教学。这便是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最好例证。

二次世界大战以来,世界上一些经济体在经历30年左右高速增长之后,增速几乎都会回落,中国经济保持40余年高速增长已是一个奇迹。从先行国家经验看,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要下一个台阶后才会相对稳定。但也有研究表明,数字经济可能会突破先行者经历的这一“规律”,特别是“数实融合”,或许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。从实践来看,数字经济从业者更具有消费者思维,更重视用户体验,挖掘用户需求,实现产品快速迭代,与传统行业结合能产生更好的“化学反应”。服务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已经抢占先机,中国信通院研究显示,2020年中国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.9%、21%、40.7%,但低渗透率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增长潜力。

在“十四五”及未来一段时期,制造业仍是中国立国之本,一定会有更多传统制造业积极拥抱数字化。曾几何时,中国以低廉价格横扫全球服装制造业,如今借数字技术之力开启了从低价到优质的华丽转型,已经有了不少典型案例,阿里巴巴的“犀牛智造”工厂便是其中的代表。2020年9月,犀牛智造正式亮相并入围当年“灯塔工厂”,即工业4.0的标杆工厂,当时全球共54家,阿里巴巴是唯一“跨界”上榜的科技公司。这一新制造平台,将数字技术与消费者洞察结合起来,支持了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数字化新制造模式,缩短75%的交货时间、降低30%的库存,甚至减少50%的用水量,助力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尚和服装市场中获得竞争力。这也让服装行业首次跻身“灯塔工厂”的行列,与能源、电气、芯片、汽车等高技术附加值行业并肩前行。

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徐洪才:以“数实融合”应对“三重压力”

(犀牛智造工厂的数字化生产线)

在数字化渗透率最低的第一产业,也能看到科技公司的探索成果。长期以来,农业领域如何与数字化更好结合,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比如有专家认为,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三大难题,“一是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薄弱;二是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应用不足限制了其获取数字红利;三是农业产业链数字化亟待加强”。进一步说,过去几年中,通过电商平台,农产品销售端的数字化水平提升上去了,“餐桌”已经数字化了,但是“田园”的数字化程度还很低。今天数字技术在农村的重要一个工作,就是实现从餐桌到田园,全链条的数字化。

应该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数字化的进程中,借助市场的杠杆,撬动农村的热土,实现平台、企业、农民的多方共赢。比如,阿里巴巴正在全国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,并孵化出136个盒马村。以盒马村为代表的数字农业基地的意义不是“冠名”,而是通过市场洞察,发挥平台力量,在产地输出市场接受度高的新标准,数字化、水果后熟等新技术,培育适销对路的新品种,确保农产品产量质量稳定和销售可持续。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,我们国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今天社会上下都在讲节约,讲光盘行动,但是要知道,在传统菜场,生鲜农产品损耗率可达20%-30%,而通过供应链与运筹优化技术,盒马可以将损耗率控制在5%以下,而这项技术凭借集成预测、库存、价格推荐的优化决策算法,可以将损耗率再下降1%。这些在“研产供销”全链路数字化的推进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。

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徐洪才:以“数实融合”应对“三重压力”

(阿里巴巴成都产地仓的数字化分选设备)

以前,数字化更多是传统行业的备选项,疫情深刻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,也给所有行业敲响了警钟。曾经“数实融合”是让企业活得更好,如今则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。上述的实践,不仅打开了人们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想象空间,也为中国经济缓解“三重压力”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剂良方。有理由相信,随着国家鼓励数字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地,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“数实融合”成功案例,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