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7月27至28日,“2024中国母基金峰会”在北京成功举办。作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高规格的盛会,本届峰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,母基金研究中心(www.china-fof.com,下同)承办,来自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、国内主流母基金、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,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。
会上,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了题为《坚定发展资本市场信心,推动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》的演讲。母基金研究中心整理出演讲全文,供行业内人士参考交流。以下是演讲全文:
![]()
关于母基金的重要发展方向,首先应该探讨一个比较基础性的核心问题:资本市场搞得不好。资本市场是母基金的一个重要的退出场景。目前整个的基金行业,包括母基金都有点低落的情绪。
我昨天遇到一个湖南老乡,他说资本市场干脆别干了。对此,我严重不同意,坚决不同意,资本市场要坚定不移的发展。因为资本市场是各类投资、包括母基金投资的重要的归宿,更不用说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。尽管这个晴雨表不一定很准,但是多一个晴雨表总比少一个要好。要不然怎么判断我们做的工作和改革改得好不好?落实到不到位?怎么判断经济发展和改革措施的成败呢?我强调,不能完全把改革的成绩和资本市场的表现挂钩,更不用说,我们搞了30多年的资本市场,总体来讲还是有成绩的。尽管我们的规模现在跌了两三年,但依然有七十多万亿,全球至少排前五名,我们还有大批的上市企业,从新能源电池到做整车,包括人工智能,对我们国家的行行业业都是在做贡献的。
问题出在什么地方?为什么资本市场搞得不好?我的这些同行们此前都发表过相关看法,我的观点与他们没有任何矛盾。吴晓求校长之前表示,我们的法治没搞好,基础制度没搞好。我完全同意。但是有一件事大家现在谈得不够,甚至没谈到,甚至对基本的事实熟视无睹:总体上讲宏观经济的环境还没有完全转暖,那又怎么能指望资本市场高歌猛进呢?我刚才说资本市场是经济表现的晴雨表,不能是反着的晴雨表。
我认为在当下资本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,不能完全否定它,应该找到一个直接的抓手,那就是宏观经济,并尽快促进它回暖。宏观经济回暖之后,我坚定地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会跟着回来。那么宏观经济为什么没有回暖呢?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: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3%、第三产业增长5.0%,这些数字非常好看。但是再仔细看一下更细的数据,再看看指标。一季度名义GDP和2023年一季度相比增幅不到4%,只有3.97%,上半年勉强达到4%,这是上半年6月30日统计的总经济活动量,按当下计算相比2023年6月底的增幅只有4%多一点点。3.9%、4%的名义GDP,这跟老百姓的预期肯定不一致。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名义GDP很少出现如此低的发展速度,难怪行行业业感觉都不好,难怪很多企业家投资热情不高,难怪物价在下降,工业品出厂指数连续21个月负增长,难怪市场不够好,需求不够旺,难怪很多的百姓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工资是降的。
在宏观经济趋冷的情况下,资本市场投资很难做。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:要推动改革,深化改革最好的情况是经济比较温暖,甚至略有一点点偏热,这种情况下再推动改革比较容易。但在经济非常锁紧的时候搞改革不太容易,全面的改革要动一些人的奶酪,总会产生一些利益补偿的问题。
为什么我们的宏观经济偏冷呢?
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,应该说最主要的三驾马车是“地方政府+企业+居民”。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以来最大的经济支出者,包括日常开支、警察、法院、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发工资,需要给医保。广义的地方政府支出占到GDP的40%。正常年份地方政府从金融体系借一部分资金:其中用于基础城市建设占据40%;第二部分用于居民消费占37%,这部分现在增长比较慢,但是也还是正增长。第三部分用于企业投资、企业扩张,占比20%以上。另外,进出口当然重要,但是占比少,只有2%、3%的水平。
目前,宏观经济偏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背上的沉重债务,其中较大的数字基本上达到1:1,这个数量是包括隐性、显性的广义地方债,地方财政根本不可能来还利息的。现在产生了还债的压力,体现在以各种办法收税,包括追溯过去民营企业的税,借这个税自己拿钱勒紧裤腰带,然后再拿钱还给投资者去杠杆。这一去杠杆,我们上半年原本是40%的地方政府占GDP的总支出,现在降了接近4个百分点,4个百分点的收缩还没算乘数效应。这一下子经济能火吗?能温暖吗?资本市场能有正面的表现吗?很难。
这是问题的症结,不是出口,不完全是居民消费,也不完全是房地产,房地产现在需要1-2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有所恢复。上述提到的事是最直接的影响,现在情况是地方政府想方设法还债,银行机构虽有大量现金但是贷不出去。
解决办法包含两件事:第一件事也是最根本的一点,我们要承认地方政府的债务非常高,承认地方政府短期内不可能把钱完全还清。因此不能过快去杠杆。中央政府有大量具有商业回报的资产作为后备担保,可以发行大量的中央的国债。目前国债占GDP的28%,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最低的一个比例。并且,中央政府大量的资产可以进行置换,中央发的国债之后不要搞匹配、建设,通过资金置换、资产重组等可以改革的方式换回。
建议地方政府以后再发债一定要谨慎,以后中国经济不需要搞这么多的基础设施,原则上可以告一段落。这件事如果能做到的话,地方政府会停止过快收缩,整个宏观经济温度就会慢慢回暖。
还有一件事情,我100%站在国家立场。百姓这几年买房子不敢买,买了房子还降价。怎么办?帮一把,以及这么多年很多年轻人不敢消费,想买东西买不起,一定积攒了很多需求的欲望,都在种草但是嫌东西贵不敢买。十一黄金周能不能给消费补贴,花1000块钱,中央政府给200元消费券,每个人当然有上限,补贴20%。以前上海市政府干过这个事,这么一补贴,年轻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实现种草多年的愿望。这样短期带动一下社会消费的氛围,来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,通过这种方式把血液加快流转。这样以后中央政府的财政税收也会上去,是流转税,实际上花得钱并不多。
总的来讲,母基金很重要,资本市场是基础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把资本市场做好,从而把母基金的事业做好,加快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措施,要有改革的新思路,尽快让我们的宏观经济能够回暖。
![]()
当前,中国母基金行业进入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,母基金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。面对错综复杂的行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,为了更好反映中国母基金行业的现状,提高中国母基金行业的信息透明度,母基金研究中心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,梳理了2024上半年中国母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最新动向,并分析预测了行业最新发展趋势,整理推出《2024上半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》,并在报告中梳理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机构LP全名单。点击下方图片链接,获取报告全文。